论文集锦/CLOUMN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二支路8号俊豪名居大厦16-6

邮编:400020

电话:023-89181055 023-89181077

传真:86-23-67959465

网址:www.sbdlawyer.com

Emial:sbdlawyer@126.com

论文集锦

首页 / 数据库 / 论文集锦
文件名称:中国上市公司结构和上市资源配置的战略调整.doc
所属大类:论文集锦
行业分类:S: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生效日期:2009-01-08 00:00:00
文件星级:
文件字数:7450
文件页数:11
文件图表:0
资料语言:中文
文件大小:56KB
文件简介:内容摘要: 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是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发展与功能转型的内在要求,而且对于推动中国内地金融体系现代化进程以及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国际化都至关重要。 从中国内地目前的情况看,尽管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符合其微观利益且在短期内还无法避免,但从中国内地金融体系功能完善视角来看,当前中国内地上市企业已经初现蓝筹航母群的端倪,因此,优质大型特大型内地企业的回归A股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内地市场的蓝筹航母群就构成了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新战略的核心内容。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是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发展与功能转型的内在要求,而且对于推动中国内地金融体系现代化进程以及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国际化都至关重要。    满足上市标准的股份公司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金融资源之一,也是一国(或地区)资本市场存在与发展的基石。但问题是,一方面由于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现存的严格且带有一定行政管理色彩的证券发行核准制度、相对较小的市场容量以及选择上对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偏好等因素的影响,“排队上市”现象在中国内地愈演愈烈,大量的公司(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无法获得在内地市场公开发行权益融资的机会,另一方面考虑到和中国内地现有的资本市场相比,国际资本市场具有发展成熟、市场容量大、资金供给充足、相关法制成熟、监管完善、手续相对便捷等明显的优点,加之近年来各国证券交易所勇于创新,适应不同区域市场的要求开发出针对不同企业不同要求的上市相关产品,所以相当数量与资产规模的优质中国内地企业或是自发或是在内地有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授意下纷纷踏上了海外上市之路——要么采取H股、N股及S股等直接形式,要么通过存托凭证(DR)、海外分拆以及海外买壳等方式间接上市,上市地覆盖中国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温哥华等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目前,大盘绩优国有公司的海外(主要是中国香港)优先上市更是成为当前中国内地上市资源配置模式及政策导向上一个极为显著的特征。   客观地说,从1992年华晨汽车登陆美国、1993年7月青岛啤酒在中国香港成功上市至今,尽管中国内地公司海外上市现象已有10多年的历史,海外上市公司数超过400家,筹资规模超过1300亿美元,但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究竟海外上市是国内市场、监管环境限制下不得已的“借窝下蛋”,成为内地经济转型得以深入的推动剂还是导致“资源流失”——在国内经济金融理论界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而近年来以中移动、中石化、中国电信、建设银行等为代表的一批在国内带有垄断性质的大型和特大型企业的海外上市步伐的加速更使得这场争论逐步升级,甚至有学者把其上升到了国家经济金融效率安全的高度来加以思考。本文试图在简要回顾中国内地上市资源配置模式变迁及其历史轨迹基础上,通过细致地对比全球不同市场中中国上市资源的实际配置情况及其经济效应,立足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对中国现有上市资源配置模式的战略调整取向提出一些理性的思考。   事实上,近十几年来,就中国内地企业的上市资源配置(尤其是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上市地选择)的政策取向而言,海外上市已客观上成为一个优先考虑的政策导向,进而不仅导致近两年海外市场的内地公司IPO筹资额超过内地市场,而且这些海外上市内地公司的总市值目前也已远远超过了内地市场——据中国证监会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达到3700亿美元,占内地沪深全部A、B股上市公司可流通市值的2.39倍,内地股票市价总值的78%。   当前来自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很多境外证券市场中(尤其是中国香港)最主要的一个公司群体——在2006年10月的中国香港市场前十大公司中,内地中资股已有5家,市值总和更是达到了2.85万亿港元,进而这些中资公司的上市节奏、业绩变化直接关系着很多境外市场的整体运行。   回归A股与打造蓝筹:中国上市资源配置取向调整的战略选择   在经历了26年的高速经济发展之后,即便从全球范围看当前的中国内地已成为上市(或潜在优质上市)资源拥有量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一个由内地企业构成颇具规模的蓝筹股群体正在形成。在我们看来,尽管当前境外上市是在各种现实约束下有一定程度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意味,但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地选择时优先考虑海外市场的战略取向可能即将或在未来引发很多问题,进而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转型,中国内地上市资源配置取向的战略调整——从海外上市转变为回归A股进而打造真正属于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蓝筹股公司群体--已经变为中国经济运行中一个极为迫切和现实的内在要求,或者说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发展新战略的核心。   现有内地境外上市资源回归A股影响深远   之所以做这样一个判断,是因为就内地资本市场的生存、发展及其现实功能转型而言,现有内地境外上市资源的回归A股以及由此伴随的内地资本市场蓝筹股航母群的形成具有影响极为深远的作用:   首先,回归A股与打造蓝筹是扩大内地资本市场的规模与影响,进而推进中国内地金融体系结构性变革的现实需要。从金融发展的视角着眼,以股票市场为核心的资本市场规模大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如果以可流通股份的规模、市值/GDP以及换手率等指标作为判断市场大小、活跃及效率的基准,我们发现即便与亚洲的很多其他新兴市场相比,尽管当前的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交易较为活跃,但其规模明显偏小(与现有经济规模极不匹配),更不用说发达国家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内地相对较低的市值/GDP比率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潜在成长空间极为广阔。而从目前的上市资源状况看,我们可以发现由于52家市值超过30亿美元的内地上市公司中有28家在海外上市,那么,以现有的市值计算,若这些企业能够回到A股市场上市,那么内地资本市场的整体市值将增加7310亿美元(超过了上海及深圳两地证券市场现有市值总和),就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中国内地资本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进而对中国内地现有的金融体系结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即银行体系地位相对弱化)。   其次,回归A股与打造蓝筹是夯实内地市场基础,促进内地资本市场功能转型的经济前提。众所周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运行中一个长期无法回避的现实是上市公司业绩滑坡现象。市场中“垃圾股”泛滥再加上市场中来自上市公司(间或在报刊、杂志中披露的公司恶性欺诈事件——或骗取上市资格,或伪造财务文件、虚假信息披露等等)与机构投资者(如“基金黑幕”等等)的种种不规范行为,不仅使得投资者无从对上市公司运行质量做出准确判断而且信心不足进而无法建立稳定的长期预期机制,导致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并购乃至发行上市决策普遍带有短期逐利取向,市场投机气氛非常强烈,甚至有“赌场”之说。   大型绩优股回归内地A股将带来五大经济效益   当现有大型绩优股回归内地A股之后,从市场运行的视角考察,其将带来一些非常积极的经济效应,进而推动内地资本市场的功能转型: 1.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价值创造与投资收益来源的形成。尽管对单个投资者而言,其投资收益主要由两部分——资本利得和股息(红利)——构成,但从整个市场的角度看,来自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即利润)才是所有投资者投资回报的最终来源。而借助表,我们可以发现内地现有大型上市公司的一些(尤其是在海外上市的近20家企业)已经具备了蓝筹股的特征,进而可以凭借其自身现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研发力量、稳定的市场占有率或者特殊的资源垄断优势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保持利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改变内地市场上市公司整体盈利不佳的状况,成为支撑内地市场长远发展的经济基础——盈利最高的前十家内地上市公司净利润在2005年底已达到了529.98亿美元(约为内地所有上市公司净利润的2.53倍),市值最高的前10家企业净利润则为500.79亿美元(约为内地所有上市公司净利润的2.39倍)。   2.内地市场的深度、广度与弹性的增加导致的内地市场流动性的提升。尽管从交易统计看,中国内地市场的流通股(A股)换手率的均值自1992年以来就在300%以上(每一张流通股票平均每年要转手3次以上),进而显得市场交投极为活跃,但由于内地市场股价指数波动不仅频率高,而且波动幅度大,所以就流动性的四维测度——交易及时性以及深度、广度与弹性11而言,当前的市场流动性状况并不理想,成为
文件备注: 
请在右上角注册后下载资料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会员注册
*用户名:
昵 称:
邮 箱:
手 机:
*密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