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局者/CLOUMN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二支路8号俊豪名居大厦16-6

邮编:400020

电话:023-89181055 023-89181077

传真:86-23-67959465

网址:www.sbdlawyer.com

Emial:sbdlawyer@126.com

败局者

首页 / 败局者
回看“四人帮”覆亡之日
发布时间:2011-11-01

吴德口
述回忆录《十年风雨纪事———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经历》,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吴德口述回忆录《十年风雨纪事——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经历》,2004年1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此书出版不久,我在书店买到,因待看的书尚多,搁上书架,迟迟未看。一搁便过了三年。最近拟写一篇关于口述史的文章,想起此书是出版社推出的“当代口述史”丛书一种,找出一读。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方知道”。末三字套用“吓一跳”,表示虽然没有吓一跳,却让我知道了那段历史的许多真相,这在已经出版的一些有关这段历史的党史书籍中大概是难以看到的,使我产生“相见恨晚”之感。

这里可举十年“文革”的一件谢幕大戏来看。

这当然就是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这件翻开历史新页的大事了。1981年6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下简称《决议》)称之为“历史的伟大转折”,指出:“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连用两个“挽救”,足见党中央对此评价之高。《决议》在这段评价之前,又特别指出:“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同志起了重要作用。”就是说,华、叶、李三人在这次斗争中,起了决定性的决策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决议》在三人的名字之后,加了一个“等”字,说明还有别的人也在这次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即决策作用。这是什么人呢?这里一个“等”字为后人留下了悬想的空间。《决议》是中央纲领性文件,字斟句酌,虽一字一名之微,也不是轻易可以增减的。

但是,随后出版的几种党史读物,有的还是颇具权威性的,就我个人阅读范围所能看到的来说,基本上都未能为读者解答这个悬疑。这些读物,在提到这次重大历史事件决策过程时,大致采用三种“春秋笔法”:一种是全搬《决议》原文,如《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毛泽东传(1949-1976)》。一种是把“等”字干脆去掉,改为“核心”,好像没有其他人了,反而有失《决议》原意,如《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大事本末》。还有一种是照搬《决议》原文,后面加上一句“某某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未说明与“起了重要作用”有何不同,如《“文化大革命”简史》,读者还是蒙在鼓里,弄不清《决议》所用的这个“等”字后面,究竟还有没有其他的什么人。

本文一上来就说,读了吴德这本回忆录,有“相见恨晚”之感,就是说它能多多少少解答凡为读者可能产生的一些疑问,包括对《决议》的那个“等”字的问题。这本回忆录第十二章为《关于粉碎“四人帮”的斗争》,详细记录了1976年9-10月间那个历史阶段中央决策过程,皆亲身经历,是第一手史料。今特摘录其亲历的若干重要部分,为读者再现当年某些场景。原文叙事,前后常有交错处,今按时日归併,遇需要说明的,略加按语,以明背景。

1976年9月治丧期间,大约是十几号华国锋、李先念、陈锡联、纪登奎和我(吴德自称,下同)在国务院后边的会议室里讨论过解决“四人帮”的问题。我想华当时是在了解我们的态度,准备做粉碎“四人帮”的工作。后来华告诉我,他当时已经下了解决“四人帮”问题的决心了。

9月11日华国锋还对我说过,他还在11日找了汪东兴商量此事,汪东兴的态度很明确,表示了坚决支持华国锋解决“四人帮”问题的意见。

9月11日华国锋借口身体不好,要到医院去检查,离开治丧的地方给李先念打了电话,说:“我到你那里,只谈五分钟。”李先念说:“你来吧,谈多长时间都可以。”华国锋一进门就很紧张地说:“我可能已被跟踪,不能多停留,说几句话就走。现在‘四人帮’问题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时候了。如果不抓紧解决,就要亡党、亡国、亡头。请你速找叶帅商量此事。”(引自《十年风雨纪事》)

按:上引国务院会议室会议,无确切月日,既说“治丧期间”,应为9月11日,即毛主席逝世后的第三日。这时的政治局面是,毛主席生前亲自安排的政治势力——即以华国锋为首的“实力派“(时任党政军大员)、以叶剑英、李先念为首的“元老派”和以江青为首的“文革派”——互相较量,激烈拼搏之时。毛主席晚年虽对“文革派”屡有训诫,称之为“四人帮”,要他们和二百多个中央委员搞团结,“上半年解决不了,下半年解决;今年解决不了,明年解决;明年解决不了,后年解决。”但在另外的场合,毛主席又敦促政治局扶助他们。吴德在本书记下了毛的此一希望与指示:毛主席对政治局的同志,尤其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当时是寄予了希望的。我记得十大后不久,毛主席在游泳池住处找我们谈话,曾经向政治局提出扶助他们。毛主席指着窗外菜地里一些碧绿的蔬菜比喻说:就像培植它们的生长一样。

毛主席希望“实力派”与“元老派”扶助“文革派”,他内定“文革派”为接班人的意愿,已可不言而喻。事与愿违,“文革派”以接班人自居,“实力派”与“元老派”反而成了阻拦他们顺利接班的眼中钉。毛主席一旦逝世,失去了约束,三派之间的平衡立刻就破裂了。“四人帮”发出了向江青表忠心,写劝进信(即任党中央主席)的信号。吴德回忆录写道:“我们感到了紧张的气氛。华国锋同志的处境很困难,工作不下去了。种种迹象使他认识到‘四人帮’篡党夺权的行动已经是箭在弦上了,只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才能挽救危局。”华国锋于9月11日至13日,连续会见“实力派”的汪东兴、陈锡联、纪登奎、吴德和“元老派”的李先念、叶剑英等人,通报并讨论解决“四人帮”问题的紧迫性,显示了他的智慧与胆识,自有其过人之处。这些“实力派”与“元老派”人物,虽分掌党政军大权,还是需要有一个领袖来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会员注册
*用户名:
昵 称:
邮 箱:
手 机:
*密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