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局者/CLOUMN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二支路8号俊豪名居大厦16-6

邮编:400020

电话:023-89181055 023-89181077

传真:86-23-67959465

网址:www.sbdlawyer.com

Emial:sbdlawyer@126.com

败局者

首页 / 败局者
[分享]人生大起大落 昔日百万富姐今日街头擦鞋
发布时间:2009-10-01

来源:重庆晚报

张小琴站在出租屋窗前思量着未来

擦鞋布条是张小琴自己缝的,天天洗换

张小琴在擦鞋

故事导读

贫穷——富裕——贫穷。人生道路上,张小琴转了一大圈后,又戏剧性回归到起点。

她从小就穷怕了,发誓要成为富人。人到中年,她终于靠自己的双手实现梦想,拥有上百万家产。谁也没想到,很快她竟沦落到街头擦皮鞋的境地。

大起大落后,张小琴终于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勇敢面对现实,知足常乐。

擦鞋女

穿着一身名牌

一起擦鞋的同行仍习惯性地称她“张老板”

国庆节前一天,天阴沉沉的,眼看就要下雨。秀山县城人民医院门口,几个擦鞋的妇女一字排开,等候生意。其中一人特别显眼,因为她不像其他人那样,穿着粗糙的布衣和解放鞋。她穿得非常体面。

如果不是擦鞋的小木箱,谁都无法将她与擦鞋的职业联系起来———纹得很精致的眉毛和眼线、染成金黄色的头发、“梦特娇”的短袖毛衣、浅蓝色的“森达”皮鞋。但替人擦起皮鞋来,她一点不含糊,动作麻利熟练。

40岁的张小琴(化名)早晨7点就到这里来抢位置了,还没来得及吃早饭。天气不好,擦鞋的人一般不多,但她想到马上要过节了,也许会有不错的生意。她一直等到快8点,才等来一个顾客。整整一上午,她擦了5双鞋,挣了5块钱。

没生意时,张小琴就拿出一个鞋垫,一针一针地在上面绣着各种漂亮的图案。这种精致的高档鞋垫,她一周能绣出一双,50元一双。每月的房租和水电费就靠它了。

“她以前很有钱,在我这里擦鞋时还常拿钱给我娃儿买零食。现在却和我一样坐在这里给别人擦鞋。”旁边另一擦鞋女赵素珍看在眼里,摇头感叹着。赵素珍是城郊农民,在这里擦鞋多年。她说,张小琴以前当老板时,每次过路都要照顾她的生意,还常常多给钱。

如今,张小琴在这里已擦鞋半年,但赵素珍还习惯性地称她为“张老板”。

住出租屋

满眼昔日辉煌

10年不买衣服,也有穿的

秀山县城环城北路49号,是一幢破旧的小楼。3层高的楼房被改装成十多个单间,专门用于出租,上楼时必须猫着腰,否则头就会碰到上面狭窄的楼梯。

今年初,张小琴以每年1000元的价格租下了顶楼的一个小单间,厨房和厕所都是公用的。墙皮脱落,两幅蓝布随意挂在铁丝上算是窗帘。一个炉子上放着一个被熏得黑黑的水壶,一张看不出本色的桌子摇摇晃晃,上面放着一个老式的铁架子圆镜和一瓶花8元钱买的润肤霜。张小琴说,要是在一年前,这种润肤霜她根本看都不会看一眼。

屋里放着套红木加小牛皮的沙发,豪华沙发和整个房间破败的风格显得太格格不入,这是张小琴3年前花近万元钱买的。

屋里堆满了各种箱子,有“皮尔卡丹”的手推箱,也有装卫生纸的大纸箱,一共6个,里面是张小琴的衣服,全是名牌,有的连标签都没撕,最贵的是一件皮衣,4000元。因为没有钱,张小琴已一年没买过衣服了。她说,即使再过10年不买衣服,也有名牌衣服穿。说这话时,她嘴角带着一丝苦笑。

门后面钉了5排钉子,挂满了各式女鞋,有“红蜻蜒”、“百丽”、“森达”、“耐克”、“阿迪达斯”……光皮鞋就有十多双。

一切都显示出这个陋室的主人曾经的风光。

“从小我家就穷,现在我依旧很穷,甚至还倒欠银行3万元贷款。就像做了个发财梦,梦醒了还是老样子。只有这些东西在提醒我,我真的曾经富过。”说起辉煌的过去,张小琴眼里既有悲伤,也有感慨。

90元起家

挣了百万家产

从小穷怕了,她发誓长大了一定要当个有钱人

做个有钱人,是张小琴从小的梦想。因为,她小时候,家里实在太穷了。“常常吃不饱,从来没穿过新衣服。”张小琴10岁那年,爸爸为让一对儿女吃顿白米饭,晚上出门加班当搬运,不慎受伤落下残疾,至今离不开拐杖。当时,看到爸爸被人抬回家,她想,要是家里有钱多好,爸爸就不会出事。初中毕业后,家里实在拿不出钱缴学费,成绩优异的她将读书机会让给了弟弟。这时,她再次体会到钱的重要。

“我从小穷怕了,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有,我们什么都没有。我发誓,长大了一定要挣好多钱,让一家人吃饱穿暖,不再受苦。”结果,张小琴做到了。

张小琴最终发家实现了童年梦想,靠的是90元钱起家。

18岁那年,张小琴说服父母,要跟一个表哥到广州打工,母亲翻遍口袋找出90元钱给女儿做路费。后来表哥承担了张小琴赴广州的路费,张小琴想了很久怎么利用这90元钱。她冒险托人以10元的单价在秀山收了9枚当时流行的“袁大头”,到了广州,一天时间就以每枚30元的价格全部转手,净赚180元。这是她生平做成的第一宗生意。

张小琴又拿出200元,买了一批边角布料(整匹布料她买不起)和10块手表。回到秀山,这200元变成了900多元。

通过数次往返于秀山和广州,张小琴已经积累了上万的资金,在20年前,这可是一笔巨款。

1985年,张小琴认识了与秀山相邻的贵阳沿河市人崔兴国(化名),次年结婚。婚后,张小琴结束了“倒爷”生活,和丈夫在秀山县城做起了木材生意。“当时,秀山县城就只有我们做木材生意,在秀山县,这一行几乎被我们垄断,经常发货到长寿、贵阳等地。一米木材可净赚50元,一年纯利润就有两万多元,但很辛苦。”

慢慢地,同行越来越多,木材生意不再好做。1994年,夫妻俩将儿子留在秀山让外公外婆照顾,他们到崔兴国老家,开起一家娱乐城,占地300多平方米。至此,张小琴的事业达到顶峰。

“那时的生活简直可以用奢侈来形容。看上什么东西,再贵我也不会犹豫。各种首饰装了几大盒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会员注册
*用户名:
昵 称:
邮 箱:
手 机:
*密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