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局者/CLOUMN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二支路8号俊豪名居大厦16-6

邮编:400020

电话:023-89181055 023-89181077

传真:86-23-67959465

网址:www.sbdlawyer.com

Emial:sbdlawyer@126.com

败局者

首页 / 败局者
陈希同、王宝森惊天大案始末
发布时间:2017-08-01
陈希同、王宝森惊天大案始末


虽然,陈希同的事情已经不是一件新闻了,而且,有关的传说也非常多,但是我们还是愿意发表以下这篇文章,因为它对陈希同案件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披露。


1995年4月27日,新华社一篇仅165个字的消息犹如惊雷一般,强烈地撼动了国内外人们的心灵: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王宝森慑于反腐败威力自毙身亡;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引咎辞职。”


人们不仅要问:王宝森是怎么了?陈希同又是怎么了?


一、陈希同的简历


陈希同,一九三零年六月生于四川省安岳县。一九四八年十八岁时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十月,加入中国民主青年同盟。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解放之初,做过一段时间的基层工作,历任中共北京市西单地区街道工作组成员,北京市公安局内城二分局十二派出所副所长,北京市公安局内城二分局人事股副股长、文书股股长等。


此后不久,大约是在一九五二年左右,陈希同调至北京市委办公室任干事,开始进入权力机构。他头脑灵活,能说会写,在建国初期中国到处都需要干部的情况下,这样的人才还是很难得的。


一九五三年,他即被任命为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的秘书,这一年,他年仅二十三岁。


为了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当时机关干部大多人被派往基层挂职。陈希同也被派往北京第一机床厂七车间任党支部书记,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年,在那里经历了“反右”、“大跃进”等一系列运动。


一九六三年,他改任中共北京市昌平县农工部副部长,不久又升任县委副书记。这一年他三十三岁。


一九六七年,陈希同因曾任刘仁秘书,被视为“旧市委”的人,下放劳动。但总的来说“文革”期间他所受的冲击还不算太大。


一九七一年陈希同四十一岁时,即东山再起,历任中共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公社革委会副主任、马池口公社党委书记、北京市昌平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昌平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等职,可见他在“文革”后期,已基本又重归仕途,青云直上。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任中共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在此前一年,即一九七八年,“三中全会”召开,国内决定实施改革开放、实事求是的方针。这一年八月,又展开了“真理标准讨论”,原“文革”时期被打被压的北京市干部纷纷官得复原职,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跃而坐上副市长宝座的。


一九八一年九月,开始担任中共北京市第四届委员会常委书记,次年,又当选为“十二大”中央委员会委员,这表明陈希同已进入中央一级干部的行列之中。这一年,他五十二岁。


一九八三年四月,被任命为北京市市长。十一月,率北京市友好代表团赴秘鲁和美国进行为期三周的友好访问,这是他第一次正式出国访问。


一九八五年,任第十一届亚运会组织委员会主席,五月二十日,出席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


一九八六年八月,率北京市友好代表团抵莫斯科进行友好访问。十月,与企业界座谈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把企业活的问题”。


一九八七年七月,率北京市友好代表团赴法国、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访问。十一月当选为“十三大”中央委员。


一九八八年一月连任北京市市长,四月,升为国务院国务委员。十月,率北京市友好代表团赴土耳其、民主德国访问。十一月,率北京市友好代表团赴波兰、罗马尼亚访问。


一九九零年五月,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汇报亚运会准备工作。七月三日,陪同邓小平同志赴北京京广中心视察。九月,出度亚运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


一九九一年四月,任申办2000年奥运会委员会主任委员,九月率团出访日本。十月陪同金日成参观亚运村。


一九九五年四月,陈希同辞职。


一九九五年九月,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做出决定,将陈清除出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二、赵紫阳问:“北京市又是谁管的?”


当时的北京市似乎没有人能够参与意见


陈希同当市长,当市委书记当了多年,养成一副“谁的话也不听”的脾气。局面很快就形成了“下面的意见难听取,上面的意见也听不进去”。以致当时的中央领导人赵紫阳发出“北京市又是谁管的”质问。


这事说来话长,那还是一九八七年的一天,中央在中南海召开会议,讨论发展“第三产业”的问题。主持会议的赵紫阳忽然说起:你们看到了没有?中南海丁字街头有一家延吉面馆,店面太小,客人就拿着碗蹲在人行道上吃,像什么话?赵紫阳讲这话,是冲着当时的商业部刘毅说的。刘毅非常尴尬,忙表白说:“那些小面馆不归我管,归北京市管。”赵紫阳听了,微微一笑,谁也没看,似乎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那么,北京市又是谁管的?”


对上如此,对下更不用说了,也许,许多消息灵通的人士还记得这样一件事,通过这件事,陈希同的“风格”即可见一斑:


一是买北京户口的事。北京市曾经规定:自一九九四年十一月起,凡向首都迁入户口的,迁入市区的人要交十万元人民币,迁入郊区的人要交三万元人民币。报纸上说,这叫“扩容费”。这种用钱买户口的法子,在中国的其它省市曾有地方搞过,但是受到了上级的严厉批评,已被取消。不知北京市又为何实施起来?


这么一件大事,既未征求“人大”、“政协”的意见,更没听取普通市民的想法,完全是就这么一公布,然后就必须实行起来。说来可笑,这一消息,先是在北京一家小报上透露出来的,一些单位还曾为此辟谣。不料,没过几天,这个消息便真的成了官方意见。


这个方案一出,引起全中国的舆论大哗。试想,这不是等于谁有钱就能买北京户口吗?一般而言,知识份子及知识份子所在的单位,大多是比较穷的;而“大款”们,不论本人素质如何,只要能够拿出十万元人民币来,便可堂堂正正地成为北京居民,长此以往,北京人的素质能不下降吗?


当然,北京市官方的本意,也是要控制北京市人口过快膨胀,可拿出这么一个金钱万能的主意,不能不说是欠考虑。因为这只会阻止那些理应进入北京的人。再说,北京能买户口,别的城市就不能卖?这一规定,不久便不了了之,无疾自终。


再一件事,就是在陈希同下台前不久,他还公然对抗中央在一九九五年六月下达的“任何单位不得在香港购买公司”的文件,派人到香港以二点八亿人民币价钱买下香港毛纺有限公司,成立了北京发展(香港)有限公司,并委派为他干过秘书的高启明(在逃)为总经理。这个公司,实际上成了侵吞公款的一个转移站,安插私人的一个黑窝点。


三、且看陈希同的几位秘书


一个个都违反规定成为北京的重要人物


秘书,其工作职责是协助领导联系内外事务、管理文件和处理日常工作,官职不高但权力不小。故而有关部门早有种种严格规定:如秘书的人选要经过严格挑选,秘书不得借领导人名义行事,领导人不得擅自安排自己的秘书以官职,各领导人和秘书之间不得私下相通、互递情报等等。考虑不可谓不周,规定不可谓不严,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并不是那么回事。


且看陈希同的几位秘书:


大秘书王小贝,一跃而成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副局级)并兼行市委副秘书长,掌握人事大权,现已被捕。


另一秘书陈健,原为市委一个普通机要通讯员,粗通文墨、学历不高,但却深受陈希同的重用,现已被捕。


高启明是八十年代陈当市长时,当过陈的秘书,旋即提为县委书记、市农副书记,后任中资香港某公司总经理,受王宝森等人指令屡屡往来于京、港之间,内幕难知。现已逃往国外。


四、陈希同的“高论”


有的听上去还非常精辟


陈希同自视颇高,经常有些“高论”脱口而出,心平气和地讲有些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也不应因人废言。


比如在谈到提拔年轻干部时,陈希同有句话,叫做“不要怕培养了‘掘墓人’。”这话主要是针对一些老干部在经历过“文革”之后,心有余悸,老是想当年整自己最狠的恰恰是自己一手提拔之人的心态说的。


他讲:“在这个问题上,个别领导甚至怕提拔了年轻干部‘顶了自己’,反而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对年轻干部,不要总让他们挑轻担子、背空筐子,要敢于放手使用。不要总是以老干部的长处比年青干部的短处。其实年轻干部的精力旺盛、接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会员注册
*用户名:
昵 称:
邮 箱:
手 机:
*密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