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局者/CLOUMN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二支路8号俊豪名居大厦16-6

邮编:400020

电话:023-89181055 023-89181077

传真:86-23-67959465

网址:www.sbdlawyer.com

Emial:sbdlawyer@126.com

败局者

首页 / 败局者
我国200万人才缺口“拖累”旅游业
发布时间:2017-08-01
我国200万人才缺口“拖累”旅游业
暑期是旅游业的黄金季节,哪个旅行社不想趁此机会好好挣上一把?然而“人手不够”往往让经营者们感叹力不从心——

  专业人才全线告急:

缺口200万

暑期是旅游业的黄金季节,随着世界杯的结束、青藏铁路的通车、学生暑假的到来,旅行社的业务量开始猛增。然而记者与一些旅游业人士交谈时得知,在旅游业繁荣的表象下,人才匮乏的暗流一直在涌动,甚至逐步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人手不够”、“借导游”,这是旅游旺季时旅行社最怕听到的一句话,也往往是他们觉得最棘手的问题。无论是规模大的国旅、中旅,还是资质一般的小旅行社,都曾经或正在遭遇着人员紧缺的尴尬。“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兼职导游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并不真正了解企业的文化,优秀的导游人才奇缺啊!”翠明假日旅行社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如此感叹。

记者在北京举行的几场招聘会上了解到,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成为旅行社争抢的焦点,据北京金程旅游培训学校校长朱梓仪介绍,从近几年市场的需求来看,“计划调度”(注:旅游业名词,指进行旅游实际操作的专业人员)、小语种等专业人才一直比较受欢迎,去年他们学校毕业的近200名“计调”专业的学生都成了旅行社的抢手人才。而导游专业中最受旅行社欢迎的是有导游证并且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专业导游人才。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城市。在贵州省举办的“2006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近400名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可选择1600个工作岗位。

据统计,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约为600万人,而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在800万以上,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以上。以导游人才为例,时下全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合格导游仅8万多名,特级导游只有数十名,高级导游也仅几百名;全国旅游专业院校毕业生每年不足50万名。北京市旅游局的一项预测结果也显示,至2010年北京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总量将达到65万人左右,而目前从业人员为34.6万。旅游行业人才资源(指中高层管理人才)2010年将达到7万人左右,而目前仅有3万多人,缺口极大。

人才危机困扰持续发展:

三个原因

春节期间,广州一旅行社以30万元底薪从香港招入一批资深策划人员组成国内首个港澳籍“出境游专家组”,此举引起了业内的一片轰动。旅行社表示,从香港挖人实属无奈,因为目前具有丰富出境游经验的线路策划人员奇缺,面对呈几何极数增长的旅游市场,旅行社却受困于线路策划、业务人员的严重缺乏,无法更好地挖掘市场。

一面是旅行社花重金去香港挖人,一面是国内旅游市场的人才危机。目前我国旅游人才输入不足,高级导游人才、外联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严重不足,良将难求。记者了解到,人才流失率高是旅游行业面临的困境之一。一般行业正常的人员流失在5%-10%左右,而旅游企业员工的流失率竟高达20%以上,而且资质越高的人才流失率越高。以导游为例,初级导游的流失率为6.4%,高级导游的流失率为10.l%,特级导游的流失率则高达37%。人才流失给旅行社带来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人才流失后的置换成本很高,它不但包括人才交替成本,还包括人才使用成本,以及人才风险成本等。

同时,旅游业人员平均素质及学历偏低也是造成目前人才危机的一个原因。记者采访得知,在我国导游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占18.9%;外语类导游的学历比中文导游稍高一些,但大专及以下学历仍占52%。从导游等级结构来看,导游队伍持资格证和初级证的人占绝大多数,达到96.3%;中、高级和特级证持证人员总共才占3.7%。我国旅行社经理人员的学历也普遍较低,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26.9%。

除此之外,我国旅行社的现状也决定了其本身的“两低”,即技术含量低和进入门槛低。这也是造成目前旅行社人才危机的另一原因。旅行社本身的问题也是造成人才危机的因素之一。过去外语专业本科生普遍选择旅行社是因为当时的境外游客多于国内游客,旅行社则是当时少有的几个聘用外语人才的行业。随着大量外资企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同时导游收入相对下降,使得旅行社仅仅成了这些外语人才的多项选择之一,甚至是末项选择。另外,很多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员工招聘、工资待遇等方面,很少涉及职业培训、岗位设置,更不会帮助员工对职业生涯做出必要的规划。同时旅行社内部对人才的选拔、使用、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缺陷。即使少数业务量较大的旅行社,他们对员工的激励手段也很单一,而且力度不大,覆盖面有限。

亟须提升软实力:

补充内功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日前在全国旅游小城镇发展工作会议上表示,现在发展旅游小城镇最缺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人才太缺乏。小城镇旅游服务水平跟不上旅游业发展步伐,旅游服务质量改善跟不上游客和市场的需求。除了很多地区道路、水、电、通讯、广播电视等等基础设施硬件严重滞后之外,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地区太缺乏人才,缺少一大批具有经营管理能力、旅游服务技能和传承文化的各类人才。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李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无论是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还是旅游企业管理水平和用人机制都还处在一种初级阶段。我国旅游业虽然发展迅猛,业绩惊人,但仍是以量取胜而已,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对于旅游发展的认识和为旅游业营造的环境都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相关的体制法律法规和意识形态尚处在不完善阶段。这就会产生许多问题,其中包括旅游人才的问题。李女士表示,很多企业缺乏成熟的人才观和用人机制,企业不愿花代价去吸引高素质人才,或者留不住人才。

对于现有导游的培训,各旅行社都显得很无奈,某南方旅行社老总表示:“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游必须不断学习,但是现在导游的工作状况不允许用更多时间让他们‘充电’。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到工作岗位就去带团,实践经验很少。那些工作了几年的‘老导游’,也无暇去更新知识。这样下去,导游素质怎么会提高?”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具有权威性的专业旅游人才市场,对于旅游人才的供求市场规律,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分析依据。而一些地区性或集团性的旅游人才市场,对整个旅游人才市场配置所发挥的作用还非常有限。对此专家建议,政府应该引导发展全国性的旅游人才市场,建立人才库,出台各类法律法规并同时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以提高人才市场配置效益,实现人才与企业的顺利对接。 (市场报/记者 杨曼 实习生 马晓蕾)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会员注册
*用户名:
昵 称:
邮 箱:
手 机:
*密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