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局者/CLOUMN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二支路8号俊豪名居大厦16-6

邮编:400020

电话:023-89181055 023-89181077

传真:86-23-67959465

网址:www.sbdlawyer.com

Emial:sbdlawyer@126.com

败局者

首页 / 败局者
从郑筱萸案看公权力膨胀之害
发布时间:2019-12-01
王旭东 作者文集 据5月17日《北京晨报》报道,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受贿案在北京市一中院西中法庭开庭审理。郑筱萸的三项玩忽职守罪名中,与百姓用药息息相关地莫过于GMP认证 。根据起诉状,郑筱萸在推进GMP认证中,由于“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和民主程序就推进了这项整改措施”造成了“国家医药管理的混乱,增加了老百姓的用药风险,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初衷本来是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确保百姓用药安全。作为药品生产企业的最高主管部门,国家药监局推行GMP认证,本来应该是件大好事。可是,为什么好事会办成坏事?笔者以为,根本原因在于,如果公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好事也会办坏。 曾几何时,GMP认证被视为推动国内药企业改制的内在力量,甚至被夸张成“现代制药企业生命的泉源”。可是由于法律监管缺位、民众监督无从入手,导致这一认证最终成为了部门谋利的工具。 举报药监局黑幕12年的举报人高纯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一个企业做GMP认证,要花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还有一个药品流通企业的GSP认证,把标准定得很高,这样的后果就是99%的企业达不到这个要求,结果就是作假、行贿,给权力部门留出很大的空间。而认证对具体的设备和生产方案也提出很高要求,企业为了有口饭吃,不得不去买药监部门推荐的高价生产设备,这些成本都打到药价里面,直接导致药价的升高。从举报人所介绍的情况看,认证的手段不是为了达到保证生产质量的目的,而是为了达到谋取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目的。 从初衷是好的、后果是坏的GMP认证来看,如何有效地制约公权力比简单地否定GMP认证更重要。我们应该考虑如何从健全法律、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对所有的公权力进行GMP式的认证,让公权力的界定更加具体详尽,行使更加透明规范,运行质量更加提高,这才是郑筱萸案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延伸阅读:郑筱萸被“双规”后才明白啥叫受贿? 其实,郑筱萸的这一拙劣表演并不是他的“原创”。早在他之前,就有几名落马的高官为他创下了“摹本”。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在法庭受审时曾说,他过去因为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学习法律,今后一定好好学习法律。一个省委书记,就算没有时间学习法律,难道连收受贿赂犯法这一常识还不知道吗?相信司法机关和民众不会被郑筱萸等人的谎言所蒙骗。 下面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做个假设,假如郑筱萸说的是真话,那我们不禁要问:多年来各级党政组织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是不是一些领导干部把自己“搁在外边”了呢?从笔者了解到的情况看,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有的单位,每次组织党员干部接受反腐倡廉教育,“一把手”却不参加。本来,最该接受反腐倡廉教育的是那些手握实权的人物特别是“一把手”,可恰恰是这些人不参加教育活动。如果说郑筱萸“装傻”说谎对我们还有一点启示的话,其意义或许就在这里。今后各级党政组织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一定不能缺了“一把手”。>>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会员注册
*用户名:
昵 称:
邮 箱:
手 机:
*密 码: